金元四各人
2017-07-27

中医药文化.jpg


治病须分内外科 ,

世间妙艺苦无多。

神威罕及惟关将 ,

圣手能医说神者。


金元四各人


金元四各人指金元时期(公元1115-1368年)的刘完素、张从正、李杲、朱震亨等四位著名医学家。金元四各人 ,代表了四个差别的学派。刘完素以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 ,在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 ,固此称之为寒凉派。张从正以为治病应着重驱邪 ,“邪去而正安。”在治疗方面富厚和生长了汗、吐、下三法 ,世称“攻陷派。”李杲以为“人以胃气为本” ,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 ,因而称之为“补土派”。朱震亨以为“阳常有余、阴常缺乏” ,善用“滋阴降火”的治则 ,世称“养阴派”。



刘完素


刘完素(公元1120--1200年)字守真 ,河北河间人 ,故亦称刘河间 ,又名守真子 ,自号 ,通玄处士。是宋金医学界最早敢于立异并且影响较大的一位医家 ,他的主要著作有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二卷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三卷和《宣明论方》十五卷。刘氏以为“法之与术 ,悉出《内经》之玄机” ,创立性地施展了《内经》病机十九条的理论 ,以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 ,倡“六气皆从火葬”说 ,治疗多用寒凉药 ,世称“寒凉派”。他提出“降心火 ,益肾水”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一套要领 ,给后世温病学派以很大启示。


张从正


张从正(约公元1156-1228年) ,字子和 ,号戴人。也是-位具有刷新头脑的医家 ,其代表作是《儒门事亲》(其中前三卷为张氏亲撰) ,张氏私淑刘河间 ,善用攻法 ,以为“治病应着重驱邪 ,邪去则正安 ,不可畏攻而养病” ,生长和富厚了应用“汗、吐、下”三法 ,世称“攻陷派”。他还十分重视社会情形 ,精神因素等致病作用 ,乐成地应用“心理疗法”来治疗种种疾病 ,对心理疗法有重大孝顺。张氏师古而不泥古 ,提出“勿滞仲景纸上语”的看法 ,很是具有刷新头脑。


李杲


李杲(公元1180-1251年) ,字明之 ,号东垣老人 ,是著名医家张元素的高徒 ,他发探了张氏脏腑辨证之长 ,区分了外感与内伤。以为“人以胃气为本” ,“内伤脾胃 ,百病由生”。首创内伤学说理论 ,代表作是《脾胃论》。他接纳了一套以“调理脾胃” ,“升举清阳”为主的治疗要领 ,世称“补土派”。所创的不少著名方剂 ,如升阳益胃汤、补中益气汤(丸)、调中益气汤等等为后世普遍应用。其著作多由其徒罗谦甫整理。


朱震亨


朱震亨(公元1281-1358年) ,字彦修。浙江义乌人 ,世居丹溪之边 ,因以为号。追随许白云学习程朱理学。三十岁时才改儒学医 ,拜名医罗知悌为师 ,对刘、张、李各派学术都作过认真研究 ,成为其时著名的医学家。主要著作有《格致余论》、《局方施展》。他充分研究了《内经》以来 ,各家学说关于“相火”的看法 ,创立性地剖析了“相火”有常有变的纪律 ,提出了著名的“阳常有余 ,阴常缺乏”的看法 ,临症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。世称“滋阴派”。同时强调理制食欲、“色欲”的主要性。提出“百病皆因痰作祟”的看法。他的学说富厚了祖国医学 ,在海内有很大的影响。被誉为“集医之大成者”。在外洋 ,日本于十五世纪曾建设过“丹溪学社” ,专门研究他的学说。被日本后世派尊为“医圣”。朱丹溪一生 ,著述许多 ,主要有以下几部:《格致余论》一卷 ,成书于公元1347年 ;《丹溪心法》 ,成书于公元1347年 ,全书共五卷 ,分一百门 ,前有十二经见证等六篇 ,后附《丹溪翁传》 ;《金匮钩玄》 ,成书于公元1358年 ,全书共三卷。末附《火宁君相 ,五志具有论》等医论六篇 ,为戴原礼所加 ;《医学发明》一卷 ;《局方施展》一卷。另外 ,还著有《本草衍义补遗》一卷。《素问纠略》一卷。


祝好朋侪山静日长仁者寿 ,荷风香善圣之清

金元四各人

中医药文化.jpg


治病须分内外科 ,

世间妙艺苦无多。

神威罕及惟关将 ,

圣手能医说神者。


金元四各人


金元四各人指金元时期(公元1115-1368年)的刘完素、张从正、李杲、朱震亨等四位著名医学家。金元四各人 ,代表了四个差别的学派。刘完素以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 ,在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 ,固此称之为寒凉派。张从正以为治病应着重驱邪 ,“邪去而正安。”在治疗方面富厚和生长了汗、吐、下三法 ,世称“攻陷派。”李杲以为“人以胃气为本” ,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 ,因而称之为“补土派”。朱震亨以为“阳常有余、阴常缺乏” ,善用“滋阴降火”的治则 ,世称“养阴派”。



刘完素


刘完素(公元1120--1200年)字守真 ,河北河间人 ,故亦称刘河间 ,又名守真子 ,自号 ,通玄处士。是宋金医学界最早敢于立异并且影响较大的一位医家 ,他的主要著作有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二卷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三卷和《宣明论方》十五卷。刘氏以为“法之与术 ,悉出《内经》之玄机” ,创立性地施展了《内经》病机十九条的理论 ,以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 ,倡“六气皆从火葬”说 ,治疗多用寒凉药 ,世称“寒凉派”。他提出“降心火 ,益肾水”为主的治疗火热病的一套要领 ,给后世温病学派以很大启示。


张从正


张从正(约公元1156-1228年) ,字子和 ,号戴人。也是-位具有刷新头脑的医家 ,其代表作是《儒门事亲》(其中前三卷为张氏亲撰) ,张氏私淑刘河间 ,善用攻法 ,以为“治病应着重驱邪 ,邪去则正安 ,不可畏攻而养病” ,生长和富厚了应用“汗、吐、下”三法 ,世称“攻陷派”。他还十分重视社会情形 ,精神因素等致病作用 ,乐成地应用“心理疗法”来治疗种种疾病 ,对心理疗法有重大孝顺。张氏师古而不泥古 ,提出“勿滞仲景纸上语”的看法 ,很是具有刷新头脑。


李杲


李杲(公元1180-1251年) ,字明之 ,号东垣老人 ,是著名医家张元素的高徒 ,他发探了张氏脏腑辨证之长 ,区分了外感与内伤。以为“人以胃气为本” ,“内伤脾胃 ,百病由生”。首创内伤学说理论 ,代表作是《脾胃论》。他接纳了一套以“调理脾胃” ,“升举清阳”为主的治疗要领 ,世称“补土派”。所创的不少著名方剂 ,如升阳益胃汤、补中益气汤(丸)、调中益气汤等等为后世普遍应用。其著作多由其徒罗谦甫整理。


朱震亨


朱震亨(公元1281-1358年) ,字彦修。浙江义乌人 ,世居丹溪之边 ,因以为号。追随许白云学习程朱理学。三十岁时才改儒学医 ,拜名医罗知悌为师 ,对刘、张、李各派学术都作过认真研究 ,成为其时著名的医学家。主要著作有《格致余论》、《局方施展》。他充分研究了《内经》以来 ,各家学说关于“相火”的看法 ,创立性地剖析了“相火”有常有变的纪律 ,提出了著名的“阳常有余 ,阴常缺乏”的看法 ,临症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。世称“滋阴派”。同时强调理制食欲、“色欲”的主要性。提出“百病皆因痰作祟”的看法。他的学说富厚了祖国医学 ,在海内有很大的影响。被誉为“集医之大成者”。在外洋 ,日本于十五世纪曾建设过“丹溪学社” ,专门研究他的学说。被日本后世派尊为“医圣”。朱丹溪一生 ,著述许多 ,主要有以下几部:《格致余论》一卷 ,成书于公元1347年 ;《丹溪心法》 ,成书于公元1347年 ,全书共五卷 ,分一百门 ,前有十二经见证等六篇 ,后附《丹溪翁传》 ;《金匮钩玄》 ,成书于公元1358年 ,全书共三卷。末附《火宁君相 ,五志具有论》等医论六篇 ,为戴原礼所加 ;《医学发明》一卷 ;《局方施展》一卷。另外 ,还著有《本草衍义补遗》一卷。《素问纠略》一卷。


祝好朋侪山静日长仁者寿 ,荷风香善圣之清